【60年印记】秦川首届科技大会召开
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。随着“四人帮”被粉碎,国家重新走上正轨,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迎来新契机。1978年,恢复技术职称、建立考核制度等一系列振奋人心的举措密集出台;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、《解放思想,实事求是,团结一致向前看》等话语犹如一盏明灯,为当时的人们和经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。
伟大时刻,历史与个人的命运总是紧密交织,携时代洪流前进。1978年1月15日,秦川首届科技大会召开,会议通过了《奋战八年,为把我厂建成先进的磨齿机、液压件(专业)厂而努力》的工作报告。本次大会上,对在科技工作中做出成绩的YC7150设计组、YG7432试验小组、Y7654设计组、检查科仪器修理组、液压车间技改组、液压车间油泵攻关组、铸造车间机修组、冷淬车间盐炉组8个集体和61位个人进行了表彰;Y7032磨齿机小组也发出“倡议书”。
首届科技大会,既是积极响应 “三线建设” 国家战略号召,对建厂以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所取得成果的全面汇报,更是面向未来发展立下的责任军令状。
12年来,秦川自行设计制造了7种类型的圆柱齿轮磨齿机;发展了分度板磨床、弧齿锥齿轮铣刀盘体槽磨床、液压件加工专用磨床、专机(十四头八工位、双头圆台铣、研磨机、珩磨机、电磁阀阀芯专机)、高速齿轮箱等23种新产品,其中大部分已小批或成批生产,小部分已完成试制或小批试制。同时,为实现农业机械化自主设计了支农专机、普通机床等若干产品。
75、73系列和自行开发并制造成功摆线磨齿机,均填补了国内空白,尤其是摆线磨齿机,当时从日本进口一台要花87万元。“蜗轮母机”试制小组在经过几个月的日夜奋战后试造成功,试滚蜗轮精度达到3级;液压件品种由80多个发展到六大类682个品种、规格产量累计达到6万多套,远远超过了设计能力。工艺水平不断提高。建厂以来,共实现技术革新1900余项,自制各种专机150余台,提高效率,减轻劳动强度,提高质量。
为追赶国际同行,此次大会磨齿机、液压件赶超规划出台。针对机床产品提出,Y70系列必须要在当年达到设计要求,磨出4级精度齿轮,能磨修缘齿;1980年前,Y7032产品基型设计结束,精度达到3~4 级, 赶上国际同类产品,并向国家提供能磨4级精度齿轮的Y7032商品,1985年前,新机型样机鉴定,赶上或超过“马格”。71系列需在当年YC7150机床稳定性能达到国标要求,1980年之前为YC7150生产创造条件,在精度和性能方面赶上东德尼力斯,为国家提供出口产品;1985年之前,系列设计向国家提供∳800mm规格磨齿机商品和发展本厂系列设计产品。Y74系列中的YG型要在当年试制结束,达到设计要求;1980年前精度稳定二级,表面光洁度10~11,达到和超过国际同类产品;1985年前完整系列,成批生产。YT系列当年试制结束,达到设计要求;1980年前稳定性能,表面光洁度9,展程摆动每分钟35~40次,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;1985年前全系列产品成批生产。
液压件产品当年下半年稳定合格品,力争达到一等品;1979年叶片泵全系列更新结束,在寿命和性能上达到和赶上国内外先进水平;当年六大类液压元件要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。
一幅以“抓纲大干、赶超争先”为底色的奋进画卷由此拉开。